员工天地

我的公文写作“规程”

发稿时间:2015-06-25    来源:华润电力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工作部    作者:彭怀延    【字体:    

 

每到年中、年末时写总结时,很多同事都如临大敌,如坐针毡。其实,大可不必,公文写作很简单。结合工作实际,与大家分享点滴感悟。


写作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,是我们用文字反映事物、表达情感、传递信息的过程。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“采集—构思—表述”三个阶段。之所以我们感觉到无从下手、无以言表,主要是这三个阶段我们混在一起了,没有收集足够的素材就忙着构思,还没构思清晰就急于表达,这样当然就捋不清、理还乱了。


我的体会,写作的过程,我们要严格遵守“采集—构思—表述”这三个规程,依规律而行,循序渐进。

 

首先,采集素材。尽管我们日常紧急公文写作较多,但素材的采集不能总是临时抱佛脚。资料的积累、储备是写作的基础。如果平时没有各种写作资料的充足积累和储备,遇到公文写作就难免会有“无米下锅”的尴尬。所以,作为经常公文撰稿人,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就应有意识地注意搜集和积累,做个有心人。平时多留心,“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”,凡是与公文写作有关的事情和问题都要想一想。记下来。工作中经手的各种通知、纪要、讲话稿、总结、计划、报表、消息、通讯等文字资料都要注意保存,不要随意丢弃。这样日积月累,就能搜集到很多有用的资料。然后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,建立适于自己使用的资料库。一旦有了写作任务,马上就能派上大用场。有些资料需要根据新的写作语境进行梳理、概括、重组,有的资料则可以直接取而用之。另外,旧资料还可以帮助、启发我们新的写作思路,安排结构布局和进行语言表述。


当然,公文写作只靠平时积累的资料是不够的,还应该辅之以写时搜集。

 

其次,构建思路。公文都是应实际工作需要而拟发,是为报(通)告情况、请求批准、解决问题等而写的,有明确的目的。行文目的是公文写作的动力因素。因此,写作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行文目的,确立主旨,弄清楚为什么要写?写给谁?要做什么事?只有明确了这三个问题,才能下笔行文。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行文目的和公文主旨的具体内涵。如果主旨含糊、目的不明就仓促行文,结果不是写不下去就是“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”,欲速而不达。


公文写作大多都是领导授意,秘书执笔,领导意图是形成公文主旨的原创因素。因此“明确行文目的,确立公文主旨”,就要善于领会领导意图。领导在布置写作任务时,要认真聆听,边听边记,记不下来就要做好录音,回头仔细品味,有不明确的问题要当场请教,务必领会和把握住领导讲话的重点、要点,以便顺利形成主旨。此外,确立公文的主旨还要结合实际,迅速摸清背景、内容、要求和重点,以及它与当前中心工作的关系等,对工作全局做到心中有数。这样,吃透上下两头,在领导意图和实际工作需要的结合点上动脑筋,确立的主旨才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。


公文程式化特点较为明显,同一文种的公文写作思路、格式基本相同,都遵循共同的思维程序和规律。如祈使类公文的目的和作用是告知受文者:发文者欲做某事,并要求受文者有所行动(帮助、执行、遵从),所以其写作思路就是:为什么做,做什么,怎么做。如命令、决定、大部分的通告、通知以及请示、批复、函、意见等祈使类公文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构思。而告知类公文的目的和作用则只是让受文者知晓某事,并不要求有所行动,所以写作思路就是:为什么做,是什么,怎么样。如报告、部分通告、通知以及通报等告知类公文可以运用此法构思。绝大多数公文的写作思路都可以分成这样前后相互关联的三个步骤,有人称之为“三段思维法”。


当然,这只是就大类而言,如果具体到某一文种或某一文种小的类型,写作思路还可以划分得更细一些。如事故报告的写作思路可以分成四步:(1)情况概要:概述事故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严重后果以及事后的善后处理隋况;(2)原因分析: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;(3)经验教训,采取防范措施;(4)责任划分及处理。
我们熟悉和掌握各类公文写作的思维模式,遵循逻辑思维规律,就能迅速理清公文写作思路,达到迅速构思、快速写作的目的。


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书面物化形式,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反映在文本结构中就形成了公文的层次安排。如上述“三段思维法”表现在公文结构中就形成了公文的三个大的层次(部分)。它是对各公文文种结构特点的概括和总结,适用于很多文种的写作,可作为公文结构的基础范本参考、借鉴、套用。这三部分的常见写法如下:

 
开头缘起部分主要说明发文原因、依据、目的,开宗明义,概括地交代行文的基本意向或情况,并提起下文,让读者知道为什么发文。这部分写法有一些较固定的模式,常见的有概述式、根据式、目的式、引述式等。正文事项部分围绕行文的基本意向展开内容,叙述情况、分析问题、制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原则、方法和措施,让读者明白怎么做。常见写法有段组式、条款式、小标题式等。结尾要求部分提出要求、请求、希望、号召等,常用一些惯用语和请求式、总结式、强调式、呼应式等模式作正文的结束。


公文的结构形式也还有其它类型,这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应用极少,这里就不做介绍了。

 

第三,规范表述。一是选文种。公文种类很多。我国现行法定公文主要分“党”、“政”两大类,党的机关公文有14种,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有13种。不同文种功能各异,适用范围也不同,我们常用的莫过于“通知、报告、请示、会议纪要、决议等”。这些稍加留意,区分起来不难。二是惯用语。公文是实用文体,写作时效性要求比较严,写作人员不能像作家搞创作那样“十年磨一剑”、“吟安一个字,捻断数根须”,而是要快速高效,下笔成章。怎样才能快速表达?除了要多读勤写,培养公文语感这些根本方法外,还应该学习和掌握公文惯用语。公文惯用语是适应公务活动的需要,在长期公文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规范化、定型化的公文专用语,它在准确、严谨地表述公文内容的同时,还能增强公文简明、庄重的语体风格。学会运用这些惯用语,就能高效、快捷地表述,而无须在语言表述上太费周折。这些惯用语一般多用在公文的开头、过渡和结尾处。

开头的惯用语常见的有“为了……”、“根据……”、“由于……”、“目前(当前) ……”、“……收悉”、“经……研究”等;过渡的惯用语有“现通知(通告)如下”、“特作如下决定(规定)”、“拟采取如下措施”、“为此……”、“综上所述……”等;结尾的惯用语主要有“特此通知(通告)”、“特此批复”、“此复”、“特此函告”、“以上报告,请审阅”、“妥否,请批示”等等。


除了上诉一般的公文写作“规程”之外,我们还要多看、多练、多修改,唯有如此,才能驾轻就熟,从容应对,写出高质量的公文。


如果,你拥有了丰富的素材、清晰的思路、规范的表述方法,公文写作你还需担心吗!